100 个回答能解决小米全部的疑问吗

时间: 2024-01-14 21:58:29 |   作者: 常见问答

  连呼吸都在做营销的雷军,硬生生地把《小米汽车答 100 问》拆成了 3 集,不过作为读者,当我追完这三篇连载 QA 之后,却产生了更多疑问。

  实际上,这篇《答 100 问》更像是小米汽车发布会的文字补充版,其中有很多回答,都是借着网友提问、或者是辟谣的名义,对自己的造车业务进行二次宣传。

  为了更清晰的了解《答 100 问》中有哪些干货,我们筛选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答进行解读,希望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小米在造车的情况。

  首先是上市时间,有网友提问米粉节能不能开上小米汽车?北京车展小米是否会参加?

  而在小米的回答中,仅确认了会参加北京车展的消息,但没有公布上市时间。我的理解是,小米 SU7 会早于北京车展上市,大概率也会早于 4 月 6 日的米粉节。

  2024 年北京车展开幕时间是 4 月 25 日,作为 2024 年首个 A 级国际车展,这将会是小米汽车集中曝光、扩大声量的最佳时机。而且小米是一家土生土长的北京车企,相当于在家门口办车展,有很大的主场优势。

  个人推测是合理的的时间应该是春节过后,赶在 2 月份之内,因为在正式对外发布会后,还有展车进店、预约试驾、开启交付等一系列流程,也许北京车展前后是较为贴切的交付时间。

  小米表示雷军所说的 50 万以内无对手虽然是句玩笑话,但也是认真讲的。也就是说,对标四五十万的车是真的,但价格是开玩笑的,再加上之前已经否定了 14.9 万以下的可能,所以小米汽车的售价范围已经很明显了。

  如果要分析具体售价,还得分版本来看,在《答 100 问》中,小米表示 SU7 不仅有标准版、Max 版,还会有 Pro 版、甚至可能会推出专门的性能套件。

  标准版作为入门车型,采用了 400V 电压平台,下有不到 18 万的银河 E8,上有售价 21 万、但有 800V 技术加持的极氪 007,在这两款吉利系车型的夹击下,个人推测小米 SU7 的合理售价应该在 18~20 万之间。

  除了上市节奏和定价之外,还有网友提到了小米汽车配色和 LOGO 设计的问题。

  小米回应称除目前公布的三款配色外,的确还有非常多颜色可选,正式对外发布时会揭晓。而关于 LOGO 设计,MI 字标是确认不会改动了,但据透露称,正式对外发布时尾部的 XIAOMI 拼音 LOGO 可能会做调整,或者改为全新设计。

  连续三天的《答 100 问》中,最热门的信息是后续产品规划的问题,比如“没有红米汽车”、“未来几年不会布局增程”、“不走智选车模式”等词条,都冲上了热搜榜。

  其实现在讨论这样一些问题为时尚早,小米也都斩钉截铁地否认了,目前一切资源都聚焦于首款车:小米SU7。换个角度理解,如果首款车没取得良好的市场表现,就算真的有后续产品,提前说出来也只会徒增压力。

  对此有网友提出质疑:第一款车为何要做轿车,而不做更受市场欢迎的 SUV。

  说实话,小米的回答比较虚——轿车是每个时代 “时代精神”的典型代表。但在目前 20 万以上的汽车市场中,无论是流量还是销量,SUV 车型显然更具优势,好在小米也有相关布局,此前规划中的小米 SUV 车型已被曝光。

  因此我认为,在 SU7 发布之后,小米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尽快顺势推出 SUV 车型,最好在年末广州车展上亮相。

  至于红米汽车和智选车的模式,现阶段而言是不太可能的,小米造车还肩负着小米品牌高端化的使命,现在推出中低端品牌不是一个好选择。

  在去年 10 月份的时候,有媒体曝光小米准备找奇瑞代工生产汽车,当时华晨也是绯闻对象之一。有爆料称,当时和奇瑞接触的是另一个项目,也就是智米造车,牵头人是曾经负责小米生态链的刘徳。

  2021 年小米官宣造车后,刘徳也加入了小米汽车团队,根据公开信息来看,刘徳有智米的实际控制权,而智米造车和小米造车应该是两条独立的业务线。

  爆料还称,智米汽车定位是 10 万上下的城市越野,类似悦也,是真正意义上“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如果能把小米生态链的智能化体验做到这样一款小车上,想想还挺有意思的。

  智能驾驶是今年各车企比拼的主战场,小米很早就明确了 2024 年进入第一梯队的目标,在这次《答 100 问中》,小米也透露了一些关于智能驾驶相关的消息。

  从硬件配置来看,小米 SU7 MAX 配备了 1 颗顶置前向激光雷达(禾赛 AT128)+ 全向视觉感知,配备双 OrinX 芯片,感知设备堆料并不猛,只能算是主流方案。

  但在早期曝光的小米 SU7 伪装车上,感知设备并不止于此,还包括左右翼子板处各有一颗固态激光雷达,其他的还有两颗毫米波雷达。

  通过这个变化,能够准确的看出小米的智驾方案同样迈入了重视觉轻感知的路线,和当前第一梯队厂商的步调完全一致,也侧面说明了小米智驾的能力并不差。

  在《答 100 问》中,小米也公布了智能驾驶方面的资金和人力投入:第一期总投资 33 亿,目前已追加到 47 亿,小米智能驾驶团队规模已超 1000 人(未计入集团工程师团队的支持),投入测试车辆超 200 台,目前测试里程已超过 1000 万公里。

  作为对比,小鹏吴新宙离职时,有新闻媒体报道小鹏智能驾驶团队的规模为 1200 人左右,所以小米 1000 人的规模实际上并不小,应该能保证技术研发和重点城市的 NOA 的开城速度。

  除了智驾之外,很多网友对小米 SU7 的座舱也比较好奇,在这次回答中,小米表示小爱同学也会上车,至于过往生态链的设备,个人觉得能复用的资源肯定都会进行复用,还会有 CarIoT 硬件生态。

  其实在上次技术发布会中,关于智能化的部分雷军讲的确实太少了,应该有不少东西留到了正式对外发布会。

  从宣布造车到自建工厂,再到如今 SU7 的亮相,不难发现小米造车的态度是认真的,对后续产品自然也会有明确的布局。

  而作为消费者,我对小米的生态造车概念如何落地也感到十分好奇,更期待小米在智驾、座舱、生态上有更多的创新。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首款产品 SU7 要取得不错的表现,你觉得小米造车能成吗?

下一篇: 2024广东中小学教师资格笔试报名常见问答汇总
网站首页 产品分类 电话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