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案例
时间: 2025-08-15 15:00:15 | 作者: 施工案例
7月16日,959《交通有话说》节目邀请陕西省消防救援总队高级工程师李波做客直播间,就当前我市开展的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和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安全风险隐患专项整治工作情况,和相关消防安全知识与听众在线交流。
为什么要开展动火作业和建筑外墙保温材料专项整治?动火作业和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分别指的是什么?
近年来,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引发的火灾多发频发,造成了重大人员受伤或死亡和财产损失。2020-2024年,全国因焊割、烘烤等动火作业引发火灾4.1万起;发生建筑外墙、冷库、冰雪场馆保温材料火灾3353起。在这期间发生的14起重特大火灾事故中,有6起为动火作业引发,有7起涉及易燃可燃保温材料。这一些数据表明,此两类安全风险隐患已成为引发火灾和重大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基于以上严峻的火灾形势,国务院安委会于去年12月和今年2月份相继部署了为期两年的人员密集场所违规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风险隐患全链条整治两个专项行动,目的是通过系统整治,有效解决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应用领域突出矛盾和问题,全方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所谓动火作业,就是指在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工艺设施以外的禁火区内从事可能会产生火焰、火花或炽热表面的非常规作业。常见的动火作业包括但不限于电焊、气焊、气割、喷灯、电钻、砂轮、打磨等。
要了解建筑外墙保温材料,我们第一步要认识建筑为何需要进行保温处理?其实房子在用混凝土和砖块砌成之后,要在外墙上贴一定厚度的保温材料,起到隔热保持温度的作用。这种保温处理的根本原因,体现在节能减排、提高室内舒适度以及预防墙体病害三个方面。
建筑保温措施,其实在我们的祖国是分为外墙保温和内墙保温两大块。外墙保温,也叫外保温,是专门针对建筑物外墙外侧进行的保温处理,主要是在建筑物外墙的外表面安装保温材料,形成保温隔热层。内墙保温,也叫内保温,是专门针对建筑物的外墙内侧进行保温处理,是将保温材料安装在外墙的内表面,以达到保温隔热的目的。
无机材料主要有:岩棉板、玻璃棉、泡沫玻璃、硅酸铝棉、珍珠岩、发泡水泥、发泡陶瓷等,这些材料的燃烧性能基本为A级,就是不燃材料。
有机材料主要有:模塑聚苯乙烯泡沫板(EPS板)、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XPS板)、聚氨酯(PU)、酚醛泡沫板、橡塑保温材料、改性模塑聚苯板等,这些材料的燃烧性能多数为B2级,就是可燃材料,只有将这些材料在生产时添加阻燃剂才可以做到B1级(难燃)。
第三大类就是复合材料:如真空绝热板、硅墨烯保温板、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外墙保温装饰一体化板、无机轻集料防火保温板等,这些材料大多是A级不燃材料。
这么多的保温材料,因为价格、施工难度、美观程度、不同的建筑国家规范要求不同等差异,才造成五花八门的建筑保温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对于动火作业方面是如何规定的?违规动火作业将受到哪些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因施工等特殊情况需要用明火作业的,应当依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采取对应的消防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第二款,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消防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违反规定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下拘留。
《消防法》第六十四条规定, 指使或者强令他人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冒险作业,尚不构成犯罪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进行爆破、吊装、动火、临时用电以及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危险作业,未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的,责令限期改正,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刑事责任。
为进一步加强动火作业安全管理,我市消防部门都做了哪些工作?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中,要重点关注哪几个方面?
除了成立专班、印发方案、定期会商调度等常规动作之外,我们还在公众号连续曝光辖区内违规动火作业案件,同时,健全违规动火作业、保温材料违规使用投诉、举报、核查、奖励机制和部门执法联合机制,通过广泛宣传、公众参与监督、部门联合执法等方式,在社会上形成动火必审批、动火必规范的强烈共识。
对于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安全管理,我市明确了10项管理措施:严格落实动火作业安全主体责任;严格限制使用、营业期间动火作业;严格动火作业小型工程的备案管理;严格执行动火作业内部审批;严格动火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严格动火作业现场管控;强化动火作业监管执法和行业指导督促;强化警示曝光和举报奖励;强化动火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强化信息化管理手段应用。
保温材料安全风险隐患全链条整治,则聚焦建筑外墙保温和冷库与室内冰雪场馆内保温两个应用领域,按照优先遏制增量,有序治理存量,建立完善标准的要求,解决生产流通产品质量、质量评价失准失真、建设施工违规违章、既有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安全、溯源追责力度不够及冷库和室内冰雪场馆安全监管工作等6个方面突出问题。
涉及动火作业的有关人员在操作环节需要谨记哪些安全问题?动火作业的风险管控措施有哪些?
动火作业人员操作时需要谨记这三点:一是作业前需办审批、持有效证件上岗,清理周边可燃物、设警戒区并配足消防器材;二是作业中要由专人监护,规范使用合格设备,保持气瓶安全间距,避开恶劣天气;三是作业后需清火种、关阀门断电源,留守观察至少30分钟确认无火险再离开。
四是夯实动火作业有关人员责任(动火作业负责人、动火作业人、监火人、动火单位负责人、动火作业的审批人);
六是强化动火许可证管理,实行“一次动火作业、一张动火作业证、一套安全技术措施”;
听友留言:日常生产生活中,作为普通市民也会接触到一些家庭小的电器和动火作业,其中又该如何预防不当操作引发的火灾隐患呢?
我们可从“主动避险、规范自为”两方面入手:日常留意居住、工作或活动场所的安全情况,比如看到未采取防护的电焊、切割等动火作业,或发现建筑外墙、屋顶有易燃泡沫类保温材料、破损,远离并第一时间通过官方公布的举报渠道反映,既避免自身受牵连,也助力消除公共安全风险。
若自己涉及动火操作(如家庭装修焊接金属件),必须确认操作人员有资质,提前清理周围窗帘、木屑等可燃物,备好灭火器,作业后停留观察30分钟以上,确保无复燃可能。
咱们公众可以热情参加社会监督,要是发现有在使用或营业期间违规动火作业、未进行内部审批公告、无证动火、未清理可燃易燃物,以及违规使用建筑保温材料等情形,可通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举报。对举报重大隐患和严重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核查属实的,有关部门会按规定给予奖励,大家的参与能更好地推动整治工作,维护公共安全。消防安全人人有责